食安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安常识

为啥不开心就想吃东西?

发布时间:  2022/6/1 14:05:33

来源:  网络

 心理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遇到烦心事时,你一般都会做些什么事来转换心情呢?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好像所有烦恼在大吃的那一刻都会烟消云散。为什么食物能够如此抚慰人心呢?


“借吃消愁”,真的有用吗?


不少人在遇到心情低落的时候,最简单的宣泄方式就是吃,仿佛只有美食才能获得一丝安心、快乐的感觉,这其中主要跟以下原因有关:


#

多巴胺带来愉悦感

美味食物可激活调控情绪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释放,令人产生快感。


#

血糖升高带来满足感

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血糖水平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但“借吃消愁”能一时爽,不能“一直吃,一直爽”。一方面,情绪性进食的刺激无法维持很久,另一方面,持续地情绪性进食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


“借吃消愁愁更愁”


很多时候,情绪化进食,往往伴有一定的“报复性进食”,不饿但想吃,甚至吃饱了还想吃,有些人可能还会吃到呕吐等情况,对身体来说都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

变胖、伤肠胃

有研究发现,人在积极情绪时倾向于摄取健康食品,而消极情绪则助长摄取“垃圾食品”的倾向,比如油炸食品、甜品、辣条、汽水、酒精等,这些饮食一般都有三大特点:高油、高糖、有刺激性。



而长期吃这样的食物,热量超标,消耗不掉就会转变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增加了患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风险。


#

陷入不良情绪的循环

每次吃完那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都会意识到自己摄入了太多的卡路里,这时会产生一种对于体重和健康的新焦虑。

 

这种焦虑加上原本的坏情绪,会让人产生更为强烈的想要暴饮暴食的欲望,陷入“借吃消愁愁更愁”的恶性循环。



拥有“快乐魔法”的食物


与其寄希望于““借吃消愁”,不如吃一些真正能感到快乐的食物。


含有色氨酸的食物

乳制品、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含有丰富的色氨酸与酪氨酸。人体内有8种必须氨基酸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这其中包括色氨酸和酪氨酸。中枢神经系统大概有2%—3%的色氨酸用来合成5-羟色胺,而后者与人的抑郁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适当补充色氨酸可以改善抑郁情绪。酪氨酸也是脑部功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由于酪氨酸具有神经刺激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


含有叶酸的食物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对人体产生5-羟色胺至关重要。天然叶酸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比如菠菜、生菜、油菜、香蕉和动物肝脏等食物中。



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5-羟色胺或其他神经递质的合成,调控机体的焦虑抑郁行为变化。


B族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动物内脏、瘦肉、豆类、坚果、全谷物、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辣椒、橘、橙、酸枣等;

 

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


全谷类

全谷类富含B族维生素,对供给能量和促进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由于高纤维含量,全谷类食品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从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包括全谷物在内的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体内5-羟色胺的含量,这是一种“感觉良好的大脑化学物质”。


咖啡

咖啡可以帮助提神,摄入咖啡因对情绪有促进作用。但人们对咖啡因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因此若是想要借喝咖啡来放松心情,最好是喝黑咖啡,或喝同样能带来快乐、添加了鲜奶的拿铁咖啡。不要在咖啡里加奶精。

 

上一页:0糖、低脂食物吃了还是胖?揭秘食品标签“暗语”
下一页:主食 一要吃够 二要吃对

主办单位:辽宁省食品安全协会       承办单位:食安(辽宁)传媒有限公司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健康信息云平台 | 辽宁省食品安全培训网 |
(ICP备 辽B2-2015002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