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4年产品质量 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对147种产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年共组织抽查检验23764家企业生产经营的25250批次产品,发现3437家企业的3601批次产品不合格,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4.3%。
二、抽查产品区域分布情况
抽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广东省产品抽查批次最多,占抽查产品批次总数的26.3%,其次是浙江(16.9%)、江苏(9.7%)、河北(6.0%)、山东(5.2%)等省份。从抽查覆盖区域看,东部地区抽查批次占比77.9%,中部地区占13.9%,西部地区占8.2%,分布情况与我国产业集聚区的格局基本一致。
三、不同规模企业质量情况
从企业规模情况看,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2.2%、4.6%、93.2%,小型企业抽查比例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2.5%、4.5%、15.2%。大、中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小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仍需改进。
图1 近三年大中小型企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情况
四、不同领域抽查情况
从抽样领域看,在生产领域抽查9898批次,占抽查产品批次总数的39.2%,抽查不合格率为6.7%;在流通领域(实体店)抽查8055批次,占抽查产品批次总数的31.9%,抽查不合格率为15.1%;在流通领域(电商)抽查7297批次,占抽查产品批次总数的28.9%,抽查不合格率为23.5%。生产领域抽查不合格率波动不大且远低于流通领域。流通领域(电商)的抽查不合格率较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
表1 近三年不同抽样领域抽查不合格率分布情况表
抽查时间 |
生产领域 |
流通领域(实体店) |
流通领域(电商) |
|||
批次占比 |
不合格率 |
批次占比 |
不合格率 |
批次占比 |
不合格率 |
|
2022年 |
65.5% |
6.6% |
16.1% |
12.9% |
18.4% |
16.2% |
2023年 |
56.7% |
6.7% |
16.9% |
16.4% |
26.4% |
21.7% |
2024年 |
39.2% |
6.7% |
31.9% |
15.1% |
28.9% |
23.5% |
五、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布情况
从各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布情况看,加湿器、电动工具(锂电电钻)、座便椅、救生圈、服务器、汽车轮胎、热轧型钢、塑料一次性餐饮具、茶叶包装等9种产品未发现不合格;燃气用具连接用软管、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玩具等53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小于10.0%;羊绒针织衫、农用地膜、烟花爆竹等46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在10.0%—20.0%之间;电子门锁、磷肥、童鞋等39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大于20.0%。
表2 近三年抽查产品不合格率分布情况表
抽查时间 |
抽查产品(种) |
抽查不合格率分布情况(产品种类数及其占比) |
|||
0% |
小于10% |
10%—20%之间 |
大于20% |
||
2022年 |
118 |
(8种) |
(59种) |
(30种) |
(21种) |
6.8% |
50.0% |
25.4% |
17.8% |
||
2023年 |
143 |
(9种) |
(62种) |
(39种) |
(33种) |
6.3% |
43.4% |
27.3% |
23.1% |
||
2024年 |
147 |
(9种) |
(53种) |
(46种) |
(39种) |
6.1% |
36.1% |
31.3% |
26.5% |
六、结果处理情况
2024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已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分批向社会公布,公众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服务-我要查-产品质量”栏目查询不合格产品及相关经营者等信息。
对于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单位,市场监管总局已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依照《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要求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同一产品,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二是责令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限期完成整改,并及时对其开展复查;三是依法严肃查处抽查发现的质量违法行为,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靶向性,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反映强烈,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对抽查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采取跟踪抽查,对消费投诉集中、共性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开展专项治理,严防严控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