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破解酒类小作坊生存之道
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破解酒类小作坊生存之道
酒类小作坊作为酒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地方特色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因其规模小、分布散、生产条件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风险也相对较高。
2024年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白酒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全省完成了所有2664家白酒小作坊的整治提升工作。省市场监管局针对白酒小作坊从业者制定了“三要三不准”的生产要求,即原料要原粮,不准霉变陈化粮;工艺要固态,不准酒精香精兑;接酒要封闭,不准露天有污染。针对监管部门制定了“四查四记录”的现场检查要求,即查明示、查卫生、查检验、查标签;查原料进货记录、查生产投料记录、查产品销售记录、查日常管控记录,为小作坊从业者规范生产和基层监管人员日常监督检查提供了遵循。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全省白酒小作坊生产布局、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整治提升工作受到小作坊业户的认可。
通过整治行动,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个别地区存在无证生产现象;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监管加以解决。
对已完成整治的小作坊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探索建立长效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是酒类小作坊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作为酒类小作坊,应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上下功夫:第一,要严格原辅料管控:严格把控原辅料采购关,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确保原辅料质量安全。不采购来源不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辅料,尤其是严禁使用工业酒精、甲醇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酒类产品。第二,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不得使用未经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第三,加强人员健康管理: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作业。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此外,酒类小作坊应针对从业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生产加工规范、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酒类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酒类产品。
酒类小作坊破解生存之道,除了在于守好食品安全这条底线,也需要提升产品品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市场营销。从选择优质的酿酒原料、优化酿造工艺、加强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升产品品质;从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等,打造特色品牌,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故事等方面树立品牌形象;从深耕传统渠道,到利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为企业、个人提供定制化的酒类产品,满足客户在包装设计、酒精度数、口感风味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加强市场营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酒类小作坊唯有以品质为基石筑牢根基,以品牌为旗帜塑造辨识度,以多元渠道为桥梁链接市场,以精准营销为引擎驱动增长,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方能在传承与创新中寻得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