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安科普

这几类食品可以不写“保质期” 别被职业打假蒙了

发布时间:2025/2/6 来源: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大众瞩目的焦点所在。食品保质期,作为衡量食品是否安全以及新鲜程度的关键指标,无疑是消费者在选购食品过程中着重关注的要素之一。然而,在诸如商场、超市这类日常购物场所里,消费者不时会发现部分预包装食品并未标明保质期。这一现象难免会使消费者心中产生疑惑:未标明保质期的食品是不是就意味着存在安全风险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呢?

法规解读:哪些食品可免除标示保质期?

针对这一疑问,消费者有必要先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依据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3.1条的要求,存在几类预包装食品是能够免除标示保质期的,具体涵盖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以及味精。这里所说的“免除”,绝不是表示这些食品无需保质期或者潜藏着安全方面的隐患,而是基于这些食品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豁免条款而确定的。

就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而言,其高浓度的酒精具备天然的防腐功能,这种特性能够有效地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形成抑制作用,从而致使这类饮料酒的保质期相对比较长。

再看食醋,由于其主要成分醋酸拥有抗菌的性能,这种抗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微生物的生长加以抑制,所以食醋也被列入可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范畴。

至于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变质或者腐败的情况。例如,氯化钠作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本身具有极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这使得食盐的保质期相对较长。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同样因为自身化学性质稳定的缘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维持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科学理解:为何这些食品能免除标示保质期?

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被免除标示保质期,与它们各自的特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精度高的饮料酒依靠高浓度酒精实现防腐,食醋凭借醋酸来发挥抗菌作用,而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则是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不易发生变质。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免除标示保质期并不等同于这些食品能够无期限地储存和食用。保质期实际上是由贮存条件和期限这两个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这二者之间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旦贮存条件无法满足要求,那么保质期就极有可能缩短,甚至会导致食品丧失安全保障。

以食醋为例,尽管合格的山西老陈醋自身具备防腐抑菌的能力,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但是在普通家庭的存放环境下,随着温度等条件的改变,其产品质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当食醋出现变得浑浊、产生异味等现象时,就不再适宜食用了。

再看食用盐的情况,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可是如果长期受到光照、风吹以及受热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其中的碘元素挥发,进而降低食用盐中的碘含量,这无疑会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正确的食盐存放方式应当是将其放置在加盖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之中,并且要远离灶台,防止受到高温的影响。